

在宝鸡市2019年教育信息化暨中小学影视教育校外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(节选)
发布 : 2019-04-23 09:46:26 来源 : 励志院线
我们在这里召开2019年全市教育信息化暨中小学影视教育、校外教育工作会议,主要任务是:回顾总结2018年各项工作,进一步分析形势,明确任务,推动全市教育信息化、影视教育和校外教育工作创新发展。刚才,会议表彰了在三项工作中取得明显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,麟游、渭滨、陈仓三个县区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,成绩可圈可点,经验值得推广。由于时间关系,会议印发了其他县区的交流材料,请大家认真学习,相互借鉴。
一、肯定成绩,凝聚追赶超越新动能
2018年,是我市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持续提升、智慧教育稳步发展的一年,也是影视和校外教育深化管理、丰富内涵、开拓创新的一年。一年来,全市教育系统凝心聚力,砥砺奋进,各项工作齐头并进,亮点纷呈。同时,全市中小学影视教育和校外教育坚持内涵发展、品质提升,在中小学德育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、导航和推动作用。成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
一是机制更加健全。各县区和学校把影视教育和校外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,坚持与改进德育、加强美育有机结合,统筹推进,融合发展,积极构建示范激励机制,不断完善经费保障机制,为发展素质教育增添了新活力。市教育局、市电教馆建立信息报送交流和定期汇报检查机制,着力推动影视教育和校外教育规范化、制度化发展。目前,全市各县区影视教育和校外教育机构健全、制度完善、资源充足、内涵丰富、特色鲜明的局面基本形成,成为广大中小学生丰富课内课外、校内校外生活的主阵地。
二是活动更加丰富。全市爱国主义电影放映实现常态化,放映场次达3600余次,观影人数24.1万人次,义务教育学校影视教育普及率达到80%。全年先后开展了影评、影视观后感征文、微剧本创作、微电影制作、影视歌曲大家唱、电影配音、课本剧表演等比赛活动,极大激发了学生的观影和创作热情。广大中小学生在观影中坚定理想信念,激发爱国热情,提高了影视素养。全市中小学生微电影大赛、“讲影视故事,颂经典台词”活动,吸引众多学生积极参与,微电影作品数量达185部,涌现出一批质量上乘的优秀作品。各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坚持公益性原则,开设音乐、舞蹈、美术、泥塑、刺绣、剪纸、书法、体育、跆拳道、科技创新等专业,受益学生20多万人次,育人效果明显。
三是品牌日益彰显。全市77所影视教育实验学校创造性开设影视校本课程,办好校园电视台和影视社团,推动影视教育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。12所校外活动中心立足弘扬宝鸡历史文化,把影视教育、校外教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,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,发展学生个性特长,提升了影视教育和校外教育的丰厚内涵。烽火中学、陈仓高级中学、宝鸡中学、凤翔县城关中学、陇县西大街小学、太白县咀头小学等学校领导高度重视,教师指导有力,活动载体丰富,影视教育成果凸显,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。陈仓、金台、扶风等县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坚持影视、校外教育“两手抓,两手硬”,实现了“双丰收”。影视教育、校外教育已成为宝鸡教育的两大品牌,始终走在全省前列。
成绩来之不易,荣誉弥足珍贵。在此,我代表市教育局,向奋战在教育信息化、影视教育、青少年校外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慰问!
二、迎难而上,树立问题导向新思维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,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。进入21世纪以来,以互联网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为标志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影响,不仅带来了教育理念、教育思想的变革,而且引发了教育管理方式、教学模式、教学方法、学习方法的重构。目前,在线教育、翻转课堂、微课、steam、创客、人工智能教育、精准教学、项目式学习、个性化学习等,这些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、学习模式已成为未来教育的热点。谁占领了信息技术这个制高点,谁就在未来教育竞争中抢得了先机。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》将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作为十大战略任务之一,要求建设智能化校园,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。刚刚召开的全省和全市教育大会也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,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攻坚任务。
当前,教育信息化已由1.0时代向2.0时代迈进。具体来讲,就是要实现过去以“三通两平台”为基础,重点推动“教育+互联网”模式的应用,向以“三全两高一大”为目标,着力推进“互联网+教育”的创新发展转变。今后一个时期,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就是要按照《教育信息化2.0行动计划》,实现“教育应用覆盖全体教师,学习应用覆盖全体学生,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,实现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,建设互联网+教育大平台”,推动实现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、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师生信息素养、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的“三个转变”,努力构建 “互联网+”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,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,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。
针对影视教育和校外教育而言,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差距和不足。一是对影视教育重视程度不够,有些县区没有真正下决心去做,只是作为一项业务工作甩手推给电教部门,不策划、不指导、不检查,放任自流,自行其是;二是影视教育覆盖面不够,虽然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,但近两年普及率有下降趋势,高中阶段放映电影学校少、场次少,《电影与艺术》未全面开设;三是创新力度不大,影视教育“规定动作”多,“自选动作”少,缺乏探索精神和创新举措,校外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够,对地方乡土文化、非遗文化的开发力度不大;四是发展水平参差不齐,有些县区校外活动中心思想品德教育有所弱化,大多以艺体、科技教育培训为主,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、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比较欠缺,出现专业少、活动少、学员少等情况。
问题就是导向,目标就是动力。各县区、各单位、各学校要紧盯问题,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和省、市教育大会精神上来,站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治高度,站在深化教育改革、优化治理能力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高度,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引擎,把影视教育和校外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力抓手,进一步增强责任感、紧迫感和使命感,解放思想,迎难而上,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,以实际行动推动全市教育改革跨越发展,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积极贡献。
三、抢抓机遇,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
关于今年的教育信息化工作,市教育局已下发《工作要点》,大家要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。关于影视教育和校外教育,市教育局也下发了《工作要点》,做出了周密安排,目标很明确,任务很具体,就是要在巩固成果、拓展内涵、打造特色、提升效能上下功夫,让优势更优、特色更强、亮点更亮。2018年12月,教育部、中宣部联合印发了《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》,这是我们开展影视教育的行动指南,各县区和学校一定要深刻领会,乘势而上,创造性抓好落实。主要调四点:
一要强化领导,统筹推进。各县区教育局要切实发挥领导作用,完善工作机制,分解落实任务,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,坚持改革创新、问题导向,明确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,探索形成县域推进模式。要重点解决好管理与落实“两张皮”的问题,加强评估考核与指导检查,促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。
二要聚焦难点,重点突破。要将传播正能量、提升学生道德素养作为推进影视教育的基本目标,在提升影视教育覆盖率、普及率上下功夫,深入开展好观影活动,引导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,追寻先烈足迹,涵养民族气质,坚定理想信念,厚植爱国主义情怀。要补齐高中影视教育短板,提高学生观影率,开好《电影艺术与欣赏》地方课程。各校外活动中心要精心设计活动载体,传承宝鸡优秀历史文化,打造本土特色专业,充分发挥好德育功能。
三要培植示范,打造特色。我市已经涌现出一批影视教育的先进县区和学校,但是总体特色还不是很鲜明。要统筹开展影视教育综合实践活动、加强学生影视社团和校本课程开发等,形成“人人都参与、校校有特色”的良好局面。指导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“看电影、评电影、拍电影、演电影”等实践活动,通过电影赏析、电影评论、电影表演、电影配音、微电影创作、影视节(周)、影视专题研学旅行等活动等,营造浓厚的影视文化氛围,推动学校多样化、特色化发展。
四要内涵发展,提升质量。影视教育和校外教育是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。各县区、各学校要着眼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,加强校园电视台建设、拓展影视教育阵地,持续抓好微电影创作培训和竞赛活动,引导学生用微电影展现课本故事,用微电影塑造身边好人故事,努力培养一批影视苗子。要加强影视教育教师队伍建设,通过集训、送培、交流、奖励、外聘等措施,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影视教育骨干师资队伍。要大力宣传表彰影视和校外教育先进典型,努力形成上下联动、合力齐抓、全员行动、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。
同志们,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,是建设教育强市、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任务和必然选择;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和校外教育,是提升德育水平、丰富教育内涵的重要方面。让我们携起手来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进一步提高站位、找准定位、做好本位、争创首位,为开创教育信息化、影视教育、校外教育工作新局面,加快全市教育现代化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。